新聞中心

WitsView中國觀察:第二季電視面板採購,32吋與以下尺寸比重仍超過七成


23 August 2010 顯示器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第二季中國主要電視品牌的面板採購量中,仍以佔比達41%的32吋為最大,這與該尺寸全球42%的佔有率相去不遠,符合主流尺寸趨勢的發展。
 
然而,中國品牌採購26吋以下小尺寸電視面板的比重達30%,高於全球平均的22%,也就是說單單計算32吋與以下尺寸的佔有率就高達採購總量的70%。對此WitsView表示,中國貧富差距大,價格低廉的小尺寸產品仍是絕大多數預算型買家在考量經濟情況下的首選。除此之外,中國因為幅員遼闊,離鄉背井在外就業、求學的人口不在少數,這些消費族群也會優先購買運送機動性較佳的小尺寸電視。因此,32吋以下產品能在中國佔有如此高的比重,其實並不讓人意外。
 
40吋以上電視面板僅佔中國品牌採購量的24%,低於全球平均水準31%。WitsView認為,40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在中國終端市場的需求其實並不差,就環境發展條件而言,中國也優於居住空間相對狹窄的歐洲與日本,只是購買大尺寸電視的消費者通常不再把預算視為唯一考量,因此在這個區隔內可能投向國際品牌的懷抱,導致國內品牌在40吋以上電視產品的銷售數量與採購規模相對式微。
 
探討中國電視面板採購每月的平均尺寸,自去年第四季開始,單月最高的34.4吋發生在去年12月,而最低的30.8吋則出現在今年3月。WitsView發現,中國面板平均採購尺寸的走勢,似乎與面板價格存在著高度的負相關性。上述的兩個時間點,剛好是近期面板價格兩個重要的轉折點。換句話說,當面板價格上漲之際,平均採購尺寸就會下滑,反之亦然。
 
推究背後的因素,WitsView表示,相對低的電視售價是中國品牌在與外資品牌競爭上最大的優勢,也因此對於成本的敏感度極高,故當面板價格上升導致電視整機成本提高的同時,品牌廠商寧可選擇退守低價的小尺寸市場,這也成為導致平均尺寸下滑的主因。
 

 


上一則
LEDinside:中國規劃增加MOCVD超過1200台
下一則
集邦:需求差異 8月上旬主流NAND Flash合約價小幅震盪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