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WitsView,針對台灣液晶電視代工廠出貨調查顯示,2011年Q2台灣主要液晶電視代工廠出貨相較於 Q1成長7.3%;W/W整體LCD TV需求下修至201~203M,品牌出貨Q2相較於Q1則衰退約2%,雖影響台灣液晶電視代工整體出貨,但台灣液晶電視代工Q2整體出貨成長7.3%,表現仍然可圈可點。
1. 台灣液晶電視逐年攀升,Y2011預計佔W/W需求出貨23~25%
WitsView研究協理劉陳宏(Burrell-Liu)表示從2008年到2011年整體W/W LCD TV台灣代工比例從15.7%逐年上升至2011年(預估) 23~25%(數量約47~49M)(Table1),數據顯示平均W/W每四台液晶電視就有一台是台灣代工廠生產。而台灣代工廠代工LCD TV佔整體W/W LCD TV需求比例逐年上升,在在顯示液晶電視品牌委外代工將為未來之趨勢,另則是,台灣代工之品質、服務、競爭和成本優勢,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來臨,依舊為國際品牌之重要選擇。
WitsView指出,鴻海集團於去年購買SONY墨西哥和斯洛伐克電視組裝廠(產能約15~20M),Compal(仁寶)也於今年中買下TOSHIBA墨西哥廠(產能約3~5M),再加上Hitachi等品牌也有意釋單台灣代工,顯示台灣代工之優勢及未來成長動能依舊存在。
2. 台灣液晶電視代工廠上半年度及Q2出貨狀況
奇美電視代工單位(原群創)於七月正式併入鴻海集團,所以整體佔有率大大提升;劉陳宏(Burrell-Liu)表示以上半年度台灣整體電視代工出貨量來看(Table2),TPV(冠捷)以31%之市佔率,坐穩第一名,再加上八月與PHILIPS TV BRAND合約細節敲定,2011 W/W電視代工第一之地位, 依舊非冠捷莫屬,冠捷從90年代CRT轉型LCD顯示器和後續之液晶電視代工,總總成功之策略和大方向,宣建生 總裁實功不可沒。 而奇美和鴻海電視代工合併後,一舉躍上W/W第二名代工量(也是台灣第二),今年雖SONY訂單疲弱影響不小,但合併後之動能和垂直整合綜效以及品牌策略緊密合作關係(SONY/SHARP/VIZIO),實不可小覷,為所有代工廠可敬又可畏之對手。緯創(Wistron)亦受到SONY需求疲弱影響,但其台灣市佔率17%排名第三,表現亦可圈可點。仁寶(Compal)雖僅排名第四,但與TOSHIBA合作細節談定後,後續爆發力也將十足。瑞軒(Amtran)則受到Vizio北美市佔率下滑之影響,整體代工量僅佔台灣代工比例9%,Vizio訂單高點於Q4是否再現,須注意觀察;永碩(Unihan)雖僅佔6%之比例,但其100% ODM代工設計實力以及歐洲品牌通路渠道已打通,後續爆發力亦不可忽略。 以QoQ整體看來,Q2成長最多為永碩(Unihan),成長約36%,其次是鴻海集團,成長約18%,而緯創(Wistron)則成長17%。另,2011台灣電視代工廠總量約為47~49M,各廠商代工比例如圖1所示。
結論
儘管W/W液晶電視品牌一再下修其年度計畫,QoQ出貨亦呈現2%之負成長,但台灣電視代工出貨依舊有7.3%之成長;根據WistView研究資料顯示Q3液晶電視品牌預計將有12~15%之成長,而由於Lead time和庫存去化等因素,台灣電視代工出貨預估Q3也將有6~9%之成長動能,現階段面板產能供多於求之狀況下,品牌和代工出貨成長暫時對面板價格上漲助益不大,但對於供需不平衡之現狀,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消息。
CRT電視在台灣經歷半世紀以上的歷史,緊接伴隨網路迅速開發,訊息互通有無的微利時代來臨, ,LCD TV卻短短十年就走入產品成熟期。所以台灣廠商要面臨的問題,除盈虧外,ODM的自有設計研發能力,品牌策略合作,以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都將是影響下一世代TV組裝擴大的重要動能。緊接著3D TV(2011透率約8%,2013將達28%),SMART TV等需求慢慢增溫,台灣電視組裝廠更應領先一步自主研發和涉略未來之領域,方能繼續在W/W代工居於領先之地位。
Table1:2008~2011(E)台灣液晶電視組裝佔W/W之需求狀況
Table 2: 2011上半年度台灣液晶電視組裝廠出貨比列(台灣電視組裝總出貨數)
圖1:2011 TW LCD TV SI 年度BP SHARE FCST
相關文章
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