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市場歷經供過於求的洗禮之後,從2013年至今的價格已經有逐漸落底的態勢,除了市場的需求持續增加可以支撐價格外,各供應鏈段的成本也都已經接近短期的瓶頸。除了供需的影響外,貿易戰爭也讓市場價格出現波動,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最新研究報告,2014年的需求仍有所成長,掌握市場的一線大廠全年都可以維持較高的稼動率,中、美、台的雙反議題也將持續影響兩岸的產能利用程度。整體而言,從多晶矽到模組的廠商,廣泛的布局仍是下半年勝出的關鍵。
多晶矽產能持續開出 矽晶圓仍以高效為主
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在供給方面,2014年預計還有許多廠商繼續投入多晶矽的生產,除了日、韓廠商產能的增加外,中國幾間主要廠商不僅同時擴增產能,更利用成本優勢搶占市場。一旦市場的需求有所下滑,價格波動可能更加劇烈。
多晶矽主流價格仍在US$20~25/kg左右,而矽晶圓成本的差異主要會在大小廠的合約價、次級料的運用、以及匯率影響等。由於矽晶圓的集中化明顯高於其他供應鏈段,許多垂直大廠在避免來源過於集中的情況下,將矽晶圓產能提高,以滿足自身需求、降低外購比例。在第一季矽晶圓價格調升的情況下,毛利可達5~10%;而產能相對較小的廠商,受限於經濟規模,毛利多在2~5%之間。但第二季隨著價格下修,又會再度壓縮小廠空間,讓市場往大者恆大的方向前進。
電池片再陷貿易戰爭 營運模式決定贏家
受到雙反因素干擾,第一季電池片成本都維持在較高的水準。黃公暉指出,台廠毛利約在2~5%;但第二季受惠於漿料、矽晶圓價格調整,應可再提升獲利空間。而中國電池片雖原本成本就較低,但多為垂直整合廠,因此獲利會集中在模組端。長期來看,電池片的獲利空間會受到上游材料以及下游模組出海口的影響,自身的訂價偏向被動。
自2013年起,主要的模組廠商開始轉虧為盈。除了成本持續降低外,多個市場因為需求旺盛也讓價格穩定保持,中國垂直廠商如果將中間獲利都累積到組件端,毛利可達15~20%。目前250W的銷售價格範圍從US$0.54~0.68/W都有,各市場價格差異大。
相關文章
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