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日美商務部針對四家中國企業比亞迪(柬埔寨)、阿特斯(泰國)、天合光能(泰國)、Vina(隆基控股子公司,越南)進行初裁,表示企業在東南亞國家組裝,以規避美國對中國製太陽能板的反補貼及反傾銷課稅。TrendForce認為,無論調查結果如何,在2024年6月6日前從東南亞四國進口,並於2024 年12月前安裝到專案上的太陽能板,均可獲得關稅豁免,故此次初裁結果短期內並無實質影響。
比起避稅制裁,TrendForce認為,目前更值得留意的應是從東南亞工廠輸出至美國,其原物料和生產過程是否「涉疆」的認定。由於太陽能板產品無法直觀認定或分辨原物料產地,相關供應鏈追溯認證完全依賴於企業提供,這其中美國海關的主觀態度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日前晶科使用德國瓦克集團多晶矽生產的太陽能板被放行,可以看作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板進口核查的態度有所鬆動。
美國太陽能裝機需求將迎來高速成長 太陽能產品進口短期內仍以東南亞為主
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1~8 月美國累計太陽能裝機量約14.96GW,年減16%。隨著東南亞豁免政策的最終落地,東南亞太陽能板有望正常輸美,在延遲裝機項目較多、能源價格高漲、能源轉型等因素的助攻下,預計美國市場太陽能裝機需求在未來兩年內將迎來高速成長,樂觀預估,2023年美國市場太陽能裝機需求將可達到35~40GW。
從製造端來看,美國本土缺乏完整的產業鏈,太陽能板生產能力較弱,對進口較為依賴,若本次調查持續進行恐將推升美國裝機成本。由於美國人工成本、能源成本高昂,未來擺脫高製造成本可能性低,且美國換屆選舉在即,新政黨對政策的補貼強度及未來政策執行的力度能否兌現,在美國本土產能及成本都不能形成強有力競爭前,美國可能仍需以來進口太陽能板來應付高增速的裝機需求。因此,TrendForce認為,至少未來2~3年內美國對於中國以及相關海外製造基地的太陽能板產品還是會保持開放態度。
TrendForce將於12月14日(三)於線上10:00舉行「低碳商機,創能新局」綠色永續研討會,邀請TrendForce旗下產業研究顧問、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GE Gas Power、SMA、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RWE萊茵再生能源等業界代表從減碳、低碳到零碳,分享如何提升供應鏈韌性、創造產業價值並落實企業ESG永續發展。(媒體朋友若需參與可直接於活動網站登錄報名)
若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並購買TrendForce旗下新能源研究處相關報告與產業數據,請至https://www.trendforce.com.tw/research/et查閱,或洽詢業務張先生Eric.Chang@trendforce.com。
相關文章
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