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st, 2011--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機構DRAMeXchange調查,全球DRAM產業於第三季度營收總計為約65.66億美元,由於總體經濟持續疲弱、供過於求情況加劇,導致第三季DDR3 2Gb合約價均價下跌35%,第三季總營收與上季相較大幅衰退19.4%,除了三星半導體外,其餘記憶體廠商皆繳出赤字財報,DRAM產業正式邁入另一波市場黑暗期。
從供給面來看,部份DRAM廠由於第三季顆粒價格跌破現金成本而陸續宣佈減產,故第三季整體顆粒產出量較上季僅有約5%成長,不若往年於第三季10%以上的成長率。但一線DRAM廠仍積極轉進30nm/40nm製程,如兩家韓大廠30nm的比重已經達到產業總產出的21%,爾必達亦在子公司瑞晶的加持下預計在明年上半年福增加30nm產出,然而,其餘台系廠商製程仍以40nm/50nm製程為主軸,與韓系DRAM廠至少相差1.5個世代以上,若衡量目前低迷的市況,短期之內DRAM廠轉虧為盈的機率相當渺茫。
而在需求面方面,由於總體經濟疲弱造成歐美區域消費信心不足,往年在第三季的10%需求位元成長已不復見,本季較上季相比僅有7.6%的需求成長,且PC主要成長的動能仍來自於中國及其他開發中國家。再者,第三季整體PC單機記憶體搭載量未見顯著提升,目前NB(不含Netbook)於第三季的DRAM單機搭載量僅達到3.5GB,季成長1.1%小幅提升。所幸受惠於九月份PC-OEM為了旺季所做的備貨效應,DRAM庫存水位已有大幅度的消化,就連現貨市場於九月上旬也短暫出現跌勢的終止,對於DRAM顆粒庫存的消化有明顯挹注,亦始十月份的合約價除4GB出現小幅下跌2.33%外,其餘皆維持持平報價,但泰國洪災所導致的HDD缺貨是否影響PC最終出貨,將牽動第四季後續DRAM價格走勢。
全球DRAM廠自有品牌記憶體營收排名
從全球DRAM廠自有品牌記憶體營收排名分析,韓系廠仍盤踞前兩名,以三星而言,第三季DRAM營收較上季衰退12.8%,衰退幅度小於同業下,市占率反增3.4%,達到44.5%,第三季DRAM平均銷售單價(Average Selling Price)較上季相較下降了約15%,受惠於35nm產出比重超過30%及積極轉進伺服器記憶體與行動式記憶體,第三季位元成長率仍有7%的成長,營業利益達20%以上,算是繳出亮眼的獲利成績。
海力士半導體方面,DRAM營收較上季衰退23.9%,整體市占則微幅下滑至21.6%,由於第三季DRAM價格跌幅過劇,讓九季連續獲利的海力士首度繳出赤字財報,DRAM的營業利益呈現負25%。展望第四季,由於38nm製程良率穩定,目前正積極提高投片比例,於第四季末預計可占總產出的40%左右,加上成本持續降低,海力士半導體的營業利益預計將獲得改善。
日商爾必達由於在現貨市場的出貨比例較高,受到現貨價格影響最為顯著,加上第三季DDR3 2Gb現貨顆粒價跌幅達37%,爾必達自八月份起就已大幅減少力晶的採購量,PC DRAM產出僅仰賴子公司瑞晶生產,整體品牌顆粒產出量較上季減少4%,總計第三季營收僅達8.25億美金,較上季衰退29.7%,第三季市佔率約在12.6%。
美光方面,法說公布第三季位元成長為22%,但由於記憶體價格於該季跌幅達超過28%,導致營收較上季衰退11.9%,市占在11.8%,財報亦從獲利轉為虧損。在製程轉進方面,第三季末42nm製程占產出比來到50%,年底可望達到70%。然而,由於42nm製程顆粒仍屬虧損的成本結構,美光若冀望由虧轉盈,必須致力於30nm的轉進,否則與韓系廠約一個世代以上的差距將會嚴重影響後續獲利表現。
台系DRAM廠方面,南科由於製程技術落後大廠一個世代以上,且產出比重多集中在PC-DRAM,受到第三季DRAM價格大幅下跌影響,營收僅2.43億美元,季衰退達36.9%,市佔率由第二季的4.7%降至3.7%。若DRAM價格持續下探,營收進一步衰減的可能性仍高;在37nm製程轉進上,目前於廠內小量試產當中,預計明年上半年量產。華邦方面,受惠於完全退出標準型記憶體市場、僅專注於毛利高的利基型記憶體產出,受到DRAM跌價的影響較小,唯第三季仍因市況不佳,所以營收與上季相較有12.2%衰退,市佔2.2%,行動式記憶體佔營收大幅衰退為其主因,由上季占總營收的25%到第三季的16%。茂德而言,仍因為財務問題而導致購買原料的現金不足,投片量維持每月約10K的低檔,營收持續下滑,市佔已經正式跌破1%。(Figure-1)
DRAM產業自有品牌各區域市占率
以各區域市占率的版圖來分析,韓系廠商主要受惠於三星的強勁成長,合計市占率高達67.9%,持續增加趨勢不變;美系DRAM廠的營收市占小幅成長到12.1%,其餘日系與台系廠商的營收皆呈現下滑態勢,各為12.9%以及7.1%,某部分台系廠商正陸續退出DRAM產能,所以台系廠的市佔衰退尤其明顯;整體而言,韓國廠商占整體營收市占的比例持續擴大,大者恆大的態勢確立。(Figure-2)
相關文章
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