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太陽能新政策頒布後,面對緊縮的內需市場,產能過剩的中國模組產品必須要向海外尋找出海口,甚至不排除會向海外拋售。因此,模組價格何時會跌到低點,以及EPC廠商何時可以採購下單,成為近期全球太陽能產業關注的焦點。
中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與國家能源局在2018年5月31日針對太陽能產業下發新政策,影響到各類型太陽能系統。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分析,新政預計將使2018年中國內需大幅下滑到29~35GW,並使全球太陽能需求出現首度負成長,預計將低於100GW水準。供應鏈已面臨供過於求的壓力,價格亦已開始下探。
中國2017年度(第三批)應用領跑者基地已完成競標,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分析競標結果後發現,單晶產品仍佔有絕對優勢,而雙面發電技術亦超過五成。預期得標的產品內容將引領產業技術水平提升,並帶動市場需求。
根據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最新觀察,鈷金屬價格在2018年持續走高,第一季上漲超過20%,顯示原物料上漲除了受到短期的資本炒作影響,整體產業供應分布過於集中也將推升價格在中長期持續上揚。對於鋰電池與新能源車產業來說,勢必要開始逐季反映材料成本,同時也考驗電池產業能否儘早調整,降低對於鈷金屬的依賴。
台灣政府在2016年7月啟動的「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即將於2018年6月到期,目標是在兩年期間新增1,520MW太陽光電併網量。但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Trend)指出,2年計畫期間的新增併網量預估僅1,072MW,整體執行率約71%,恐無法順利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