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黃公暉指出,相較於2014年中美雙反版本最初提出的範圍,此次修改簡化了判斷依據,加強封堵中國製模組。原先範圍中,若中國製模組採用非中國矽晶圓及非中國、台灣製電池片,可能可以順利避免雙反課稅;但本次提出的調查範圍修改,對先前被判以高額稅率的廠商如英利、尚德、晶科等不利。若這些公司仍選擇在中國生產產品,則勢必要用自產電池片。
第四季已經成為中國市場搶裝的固定週期,近期除了廠商加速完成每年既定的安裝目標外,《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這一大利多政策隨著徵求意見稿的揭露,又給予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更多的支持以及未來更大的想像空間,若是配額制政策出台,短期內的裝機目標又將翻上一翻。
過往全球太陽能需求重心於歐洲市場,太陽能供應往往隨歐洲冬季來臨進入淡季;然而近兩年亞太市場興起,中國與日本的需求從第四季開始炒熱,並延續到隔年第一季。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整體供應鏈從九月開始加溫以準備第四季的安裝熱潮。預計隨著中、日等需求增加,二三線的代工單也會增加,整體的稼動率將恢復到85%以上。
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儘管太陽能市場的供需上下劇烈變動,追求高效產品的趨勢卻不曾改變,由台灣廠商帶頭的新一波高效需求正在加速醞釀中。九月開始茂迪採用PERC(射極鈍化及背電極電池)製程的電池片正式進入量產,在此之前,包含昱晶、新日光等也都早已有出貨紀錄。其中納入中美晶旗下的旭泓更是目前市場上最先採用PERC技術,其表現也優於其他業者,目前單晶的平均效率約提升到20.4%,領先兩岸業者。
台、中、美的雙反初判已月餘,相關效應仍持續延燒,其中海外布局成為兩岸廠商共同策略目標。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研究經理黃公暉表示,中國廠商在近兩年內就已面臨了中美、中歐的貿易爭端,因此在海外布局上也較早規劃,如中電光伏在土耳其設廠及昱輝陽光採取全球布局在日、韓、印、波蘭等地的代工模式,都是藉以突破貿易戰爭的課稅限制。